
日前,在秭归县梅家河乡,一场“数据+脚力”的监督行动正火热展开——乡纪委联合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财政所等部门,通过大数据交叉比对乡村振兴资金流向,短短数月便锁定违规使用资金、惠农补贴发放异常等问题36个,推动整改36个。
梅家河乡纪委书记 向姜:以前是想监督但不会督、想管但没抓手、想联动但没人牵头,现在我们找到了方法!
这场“破题”的背后,是秭归县纪委监委5月下发的一份《秭归县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乡镇履职尽责工作指引》(下称《指引》)。
如今,这份“履职宝典”已在全县12个乡镇催生出实实在在的监督效能,集中整治工作在乡镇层级推动乏力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如何履职?
从“书记依赖纪委”到“按图索骥领责”的担当觉醒
“归州镇脐橙产业丰富,有多个亿元村,说实话,我的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经济发展上。”今年初,秭归县归州镇党委书记李精忠坦言,尽管自己是集中整治“第一责任人”,但过去更多依赖纪委书记汇报,“某个专项汇报少了,关注就少,其他班子成员更没主动参与过”。

图为村民在果园中进行脐橙采摘及搬运工作(央广网记者 王子衿 摄)
秭归县纪委监委调研发现
这类“困惑”并非个例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
不少乡镇党委对
“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心中没谱
集中整治一度沦为“纪委单打独斗”
班子成员“挂名不履职”
甚至对8个专项
16件民生实事“说不出名字”
如何履职?
成为乡镇党委书记们的共同课题。
今年5月,秭归县纪委监委印发《秭归县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乡镇履职尽责工作指引》,从“乡镇党委政府、纪委监察室、职能部门、村(社区)”4个维度,制定27项、328条具体措施,形成方向明确、责任清晰、措施具体的“路线图”“任务书”。

《指引》下发后,李精忠的变化尤为明显——他带着班子成员逐项研学,手中那本翻得卷边的《指引》,早已记满批注。“8个专项、16件民生实事,谁牵头、谁配合、进度如何,每月班子会都要对照研究。”
责任意识的强化,首先体现在“边界清晰”。以食品安全为例,《指引》中的“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问题乡镇工作清单”明确:
派出所负责“严打畜禽养殖
屠宰环节注药注水
非法使用‘瘦肉精’等犯罪行为”
市场监管所负责“日常监督检查”
镇派出所所长 邓剑:以前核查肉质问题,常拉着派出所‘兜底’,现在职责分明,我们专注打击犯罪,市场监管所管日常,效率高了!
更关键的是“主动担当”。李精忠发现,班子成员不再“等纪委推”,而是主动认领任务:
分管农业的领导带着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核查“三资”管理,分管民生的领导盯着养老补贴发放。“我对整体情况更掌握了,群众反映的问题也能第一时间盯到底。”
从“依赖”到“主动”
变化体现在数据里
今年1-4月
秭归12个乡镇集中整治立案仅17件
5-8月,立案数跃升至52件
《指引》成了名副其实的“履职指南针”
如何监督?
从“账本迷雾”到“精准亮剑”的行家里手
今年3月,周蜜蜜从县巡察办副主任交流至郭家坝镇任纪委书记。带着“大干一场”的劲头,她首选与农村关联最紧的“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切入。
但现实给她泼了一盆冷水——桌上几本“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以奖代补’项目”账目,看得她直挠头:“我学的不是财会专业,账目逻辑看似完备,可深层次问题像泥鳅,根本抓不住线索。”
郭家坝镇纪委书记 周蜜蜜:村民抱怨“钱没用在刀刃上”,经济发展办说“流程合规”,财政所称“拨款手续齐全”,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强调“验收到位”。“东奔西跑,拳头打在棉花上。
转机来自《指引》。其中针对该专项整治的第一条要求赫然在目:“聚焦资金截留挪用、虚报冒领、资产管理缺位等问题,建立‘党委牵头抓总、纪委嵌入监督、部门联动排查’机制。”
“部门联动排查!”周蜜蜜立刻行动——提请镇党委书记刘卓召开“乡村振兴项目联动排查会”,经济发展办、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财政所负责人坐在一起,交叉比对项目信息。

这一查,问题浮出水面:西坡村柑橘园产业配套项目中的“20口抗旱水池”与小型水利设施项目中的“57口水池”竟有部分重复验收,1.4万元补贴被村支书王某套取用于解决村集体遗留问题。最终,王某被立案审查。
“成了!”周蜜蜜的激情被彻底点燃。她捧着《指引》逐条研学,把“清单”当“靶心”:
★ 不仅紧盯“养老服务”,联合部门大数据比对,揪出某村财经委员截留村民“养老钱”导致补贴未代缴的问题;
★ 还深入查“三资”管理,综合12345热线与巡察报告,发现某村49亩集体土地被长期无偿占用;
★ 同时用心管“环卫工资”,督促落实“月结月清”,守护基层劳动者权益。
她从一个初来乍到、面对账目无从下手的纪委书记,逐渐成长为精准监督、主动出击的行家里手。三个月内,郭家坝镇立案数从2件飙升至8件,跃居全县第一方阵。“《指引》就是我们的‘金钥匙’,教会我们‘看什么、怎么查’。”周蜜蜜说。
如何形成合力?
从“求线索”到“主动补位”的共治图景
集中整治不是纪委的“独角戏”
《指引》明确
职能部门
要扛起“全流程闭环管理”责任
更要激活群众监督力量
“通过‘村落夜话’‘廉情信箱’‘吐槽答疑会’
听民声、解民忧”

在茅坪镇,这种“主动”已成常态。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国强翻到《指引》第70页——“整治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不到位问题乡镇工作清单”,发现“未通自来水”是重点之一。“以前只盯覆盖面、水质、管网,没想到半高山村民还在用山泉水!”
他立刻排查,发现杨贵店村部分村民通了自来水,但半高山区域123户仍靠山泉水。“一到旱季,水量小得连洗澡都难。”村民反映。
不到一个月,王国强协调制定方案,用增压泵配合高位水池引县城自来水“上山”。镇党委安排分管领导宣讲政策,群众赞成。如今,清澈自来水流入家家户户。
群众的力量同样关键。
★ 泄滩乡纪委在“村落夜话”听到“乡村振兴产业奖补资金错发”反映,一周查清问题,党纪处分1人,挽回损失1.5万元;
★ 归州镇屈原庙村“吐槽答疑大会”上,村民吐槽“承包户拖欠村集体土地承包费”,村落监督员两天梳理出13户欠缴名单,两周后全部收缴,村集体增收5.3万余元。
泄滩乡纪委书记 林利:以前‘求’线索,现在部门主动报问题;以前群众‘旁观’,现在‘吐槽会’上抢着发言。
从“各管一摊”到“责任共担”
从“纪委独唱”到“众人合唱”
《指引》像一根纽带
把党委、纪委、部门、群众
紧紧拧成一股绳
每一份微光
都为基层监督注入动能
盛夏的热浪里,秭归基层监督迎来“秋收”——梅家河乡挽回集体资金,郭家坝镇立案“蝇贪”,茅坪镇半高山村通上自来水,都是鲜活例证。“现在村里的钱用得明白,水管里的水喝得安心,日子越过越踏实!”杨林桥镇三渡河村村民邹云善质朴话语,道出基层监督成效,让群腐整治落在提升群众幸福感实处。
正如水田坝乡副乡长傅泓钊所说:“《指引》教会我们不仅是方法,更是‘一起干’的共识。当党委扛责、纪委亮剑、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就没有解不开的结。”